1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特征
199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正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据测算,“十四五”时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图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总体而言,现阶段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每年新增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000万,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占比接近一半。同时,总人口即将进入负增长,抚养负担加重,少子化和高龄化将给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大挑战。
2
什么是适老化设计?
适老化设计(Design for the Aged)指的是根据老年人的身心需求和生活习惯,对室内空间环境进行的适应性设计、建设与改造,其目标是为老年人营造安全、健康、便利、舒适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使他们能够自主或在他人的协助下顺利完成日常生活当中的各项活动,同时为照护者创造便利的照护条件,提高生活服务品质。

适老化设计不完全等同于无障碍设计,适老化设计重点关注老年人这一特定的使用对象,根据其需求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而无障碍设计需要考虑的使用人群更加广泛,包含各类残障人士,面对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更注重设计的通用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已成为设计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使用人群,适老化设计也将成为越来越多建筑和室内空间的标准配置。作为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老年人的身心状况和需求特征,掌握适老化设计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为老年人创造更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3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适老化设计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具体体现在运动功能、感知觉功能、认知功能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同时,空间环境当中的安全隐患也潜藏着较大的风险,需要通过适老化设计消除安全隐患、支持自理生活,这对空间环境的适老化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① 运动功能衰退 | |
主要表现 | 肌肉的力量、耐力,身体的灵活性、平衡性等下降,完成移动、起坐、上下楼等日常活动时存在困难,容易发生跌倒等安全事故 |
适老化设计需求 | 及时消除空间环境当中的安全隐患,加强室内环境的无障碍设计,配置必要的辅具设施和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家具设备 |
② 感知觉功能衰退 | |
主要表现 |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灵敏度下降,难以快速准确地察觉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提示信息,容易因此发生意外伤害 |
适老化设计需求 | 通过增强和丰富感官刺激等方式加强信息提示,配置智能化设备防范因感知觉功能衰退而可能带来的风险 |
③ 认知功能衰退 | |
主要表现 | 记忆力减退,反应速度变慢,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较为困难,甚至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照护 |
适老化设计需求 | 提供明显的空间环境信息提示,营造熟悉的生活环境,加强室内各空间之间的联系,方便开展日常照护 |
④ 免疫功能衰退 | |
主要表现 | 身体的自主调节能力衰退,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传染病和慢性病,并且不易好转 |
适老化设计需求 | 注重日照、采光和通风,合理运用环境调节设备,创造健康、舒适、稳定的室内物理环境,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 |
4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适老化设计需求
伴随着身体机能的变化,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具体表现为缺乏安全感、缺乏归属感、缺乏价值感和缺乏私密性等方面,在空间环境设计中需要予以针对性的考虑。
① 缺乏安全感 | |
主要表现 | 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外界事务的掌控能力下降,导致老年人时常感到恐惧、不安 |
适老化设计需求 |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同时,增强心理的安全感受 |
② 缺乏归属感 | |
主要表现 | 由于逐渐脱离集体和社会、缺少社会交往,老年人时常感到孤独寂寞,缺乏集体归属感 |
适老化设计需求 | 营造更加适合老年人交流和活动的空间,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增强他们与他人和社会的联系 |
③ 缺乏价值感 | |
主要表现 | 受到身体机能衰退的影响,老年人容易感到自己的生活逐渐失去意义和价值,甚至成为了他人的负担 |
适老化设计需求 | 通过空间设计和设施配置,尽可能支持老年人充分发挥其尚存的身体机能,自主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
④ 缺乏私密性 | |
主要表现 | 担心在接受照护的状态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完全暴露在他人的视线之下,缺乏个人空间,没有隐私和尊严可言 |
适老化设计需求 | 空间环境设计应兼顾个人生活的私密性和照护服务的便利性,老年人照料设施的设计需格外留意 |
来源:周燕珉工作室 http://www.bjgksj.com/